沐鸣2

最新动态

今日入伏!40天“加长版”三伏天已开启,冬病夏治不要错过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3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今天(7月15日)起

将正式入伏

持续至8月23日

合计40天

从2015年至今年

我国已连续10年的“三伏”

都是40天

三伏天为什么有30天和40天之分?

中国天文学会会员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,“三伏”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“干支纪日法”确定的。干支是天干、地支的合称,天干由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”组成,一共10个;地支由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组成,一共12个。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,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,六十个为一周期,俗称“六十甲子”,循环记录日期。由于天干是10个,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,称为“庚日”。

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“庚日”为初伏第一天、第四个“庚日”为中伏第一天,立秋日起第一个“庚日”为末伏第一天,合起来叫“三伏”。初伏、末伏持续的时间均为10天,但中伏的日期不固定,有的年份是10天,有的年份是20天。

而到了明年2025年时,三伏天总天数,又“终于”迎来了30天。因此,今年(2024年)三伏天是这连续10年40天三伏天的最后一年,这就是今年三伏天的特殊点。

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

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

……

入伏一词源于《周礼·月令》

“入者,至也,万物至生也。”

这意味着万物抵达生长的顶峰时期

所谓“伏”

有两层含义

一是指阴气在阳气压制下隐匿于地下

二是形容天气过于炎热,不宜活动

三伏天,身体排出寒气的好机会!

中医十分重视伏天养生。传统中医认为,一年四季之中,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。

俗话说,“热在三伏”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酷暑的时期,自然界阳气最旺,而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。正是冬病夏治祛除身体寒气的好季节,如今很多人阳气虚,怕风怕凉,此时就可利用中药熏蒸疗法的热蒸汽将体内寒气逼出。

很多人以为“伏天里要一心防暑”,正好相反,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“寒”。

“闷热潮湿的三伏天,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。”伏天开始,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腠理开泄,一旦着凉,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。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、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,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。

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,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。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,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。

所以说,入三伏后莫要贪凉。

民间有谚语“入三伏、吃三福”

“一福”:羊肉

初伏又称“伏羊节”,羊肉鲜嫩,富含蛋白质,营养丰富,可滋补身体。对于腹部冷痛、体虚怕冷、腰膝酸软的人群,具有良好的滋补效果,适合男士常食。

吃羊肉可以增强抗病能力,无副作用,俗话说:“要想长寿,常吃羊肉”。多食羊肉可增强免疫力,提高身体素质。

1.准备两斤新鲜羊排,处理干净后切小块,浸泡半小时,冲洗干净。

2.锅中煮水,加入羊排,加入葱姜和料酒去腥,煮沸几分钟,捞出冲洗干净,备用。

3.将羊排放入锅中,加足量清水,加入葱姜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,慢炖一个小时。

4.炖一个小时后,加入萝卜,再炖半小时,加入食盐、白胡椒粉调味,撒香菜,即可食用。

“二福”:伏姜

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。夏季炎热,适当食用姜可驱散体内寒气,预防感冒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。

1.准备一斤生姜,切碎后晒干,放在太阳下晒几天,存放在玻璃瓶中。

2.每天用两勺晒好的伏姜冲泡开水,饮用,清香可口。

“三福”:饺子

民间有谚语: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”,饺子形如元宝,象征着财富进宝的好寓意。好的肉馅搭配新鲜蔬菜,包出的饺子鲜嫩多汁,营养丰富,初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每到这个时候,人们的胃口都不好,饺子是开胃解馋的食物,初伏吃饺子再合适不过了。

1.准备15-20只虾仁,事先处理干净,剪去虾头胡须,去虾线,切成小块备用。

2.烧热锅,加入适量油,碗中打入鸡蛋搅拌均匀,煎成碎蛋后晾凉备用。同时准备新鲜韭菜,洗净并控干水分,切碎备用。

3.将韭菜、碎蛋和虾仁混合,加入适量食盐、蚝油和芝麻香油,搅拌均匀,即可用来包饺子。

小编收集了十首入伏的诗词

让我们在诗词中

寻一份清幽

觅一份凉意

《伏日》

宋·刘克庄

屋山竹树带疏蝉,净扫风轩散发眠。

老子平生无长物,陶诗一卷枕屏边。

译文:清静屋山,以竹树为伴,听着稀疏的蝉声,林间的清风抚起小窗,披头散发着入眠。午觉醒来才发现,一辈子身无长物,只有一卷陶诗安静地躺在枕边。

《池畔逐凉》

唐•白居易

风清泉冷竹修修,三伏炎天凉似秋。

黄犬引迎骑马客,青衣扶下钓鱼舟。

衰容自觉宜闲坐,蹇步谁能更远游。

料得此身终老处,只应林下与滩头。

赏析:风清凉爽,泉水清冽,竹子修长而整齐。在炎热的三伏天里,仿佛凉风吹过时节已经是秋天了。一只黄色的狗引领着骑马的旅客前来迎接,一个穿着青衣的人搀扶着下船钓鱼的船家。容颜已经显露衰老的痕迹,自觉宜坐下来休息,而困顿的脚步又有谁能够远行?预料到这具身体将在终老的地方停留,想必只应该是在林荫下或者河滩边。

《夏日集裴录事北亭避暑》

唐•皎然

前林夏雨歇,为我生凉风。

一室烦暑外,众山清景中。

忘归亲野水,适性许云鸿。

萧散都曹吏,还将静者同。

赏析:全诗传达了作者在夏日停雨时的一种惬意心境。适意地与自然相处,远离喧嚣的尘世,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沉静生活,彰显了一种返璞归真、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。

《酒泉子·长忆西山》

宋•潘阆

长忆西山,灵隐寺前三竺后,

冷泉亭上旧曾游,三伏似清秋。

白猿时见攀高树,长啸一声何处去?

别来几向画阑看,终是欠峰峦!

赏析:诗人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,那里的灵隐寺、天竺山、冷泉亭都曾经游览过。山里气候宜人,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。时常看见白猿攀上高树,长啸一声便不见了踪影。告别西山之后,曾多次将所见美景画下来,但始终觉得画中峰峦不如实景美丽。

《天净沙·夏》

元•白朴

云收雨过波添,楼高水冷瓜甜,

绿树阴垂画檐。

纱厨藤簟,玉人罗扇轻缣。

译文:云销雨霁,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,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,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,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,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。纱帐中的藤席上,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,手执罗扇,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。

《病中苦热》

唐•权德舆

三伏鼓洪炉,支离一病夫。

倦眠身似火,渴歠汗如珠。

悸乏心难定,沉烦气欲无。

何时洒微雨,因与好风俱。

赏析:诗人以一个支离病弱的人作为形象,描绘了夏天的炎热与燥热之感。通过表达人们在炎夏时节身体不适的症状,表达了对凉爽雨水和微风的渴望。诗中以简练的句子,生动地刻画了炎炎夏日的艰难与焦躁。

《避暑》

唐·李频

当暑忆归林,陶家借柳阴。

蝉从初伏噪,客向晚凉吟。

白日欺玄鬓,沧江负素心。

神仙倘有术,引我出幽岑。

赏析:诗人回忆起夏天的美好,思念归林的时刻。陶家借来柳树的阴凉,带来清凉的避暑之处。在初伏的时候,蝉声嘈杂不已,诗人作为客居他乡的人,在晚凉中吟唱自己的思绪。白天的阳光照耀下,显得诗人的头发已经苍老,但他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。诗人希望如果有神仙的法术,能够引领他离开这个幽暗的山谷。

《尝瓜二首》(其一)

宋·杨万里

病骨那禁暑,衰年更作愁。

有风依旧热,初伏几时秋。

瓜果谁新饷,馋涎小忍休。

金盆井花水,且看玉双浮。

赏析: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期盼,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四季更迭的敏感和情感表达。

《初伏避暑》

宋·韩琦

四序推迁理亦常,其间天意或难详。

将令炎暑收残虐,何使清商预伏藏。

几日西风来拂衽,昔时中冀盛飞觞。

无辞剩引南燕酌,盐叠冰峰合坐凉。

赏析: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天的厌烦和对凉爽秋天的期盼,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。诗中的“盐叠冰峰”是一个形象的比喻,用以形容对清凉的强烈渴望。

《初伏后偶书呈抑之》

宋·白子仪

炎天三伏经初伏,火烈石焚疑此时。

钩带已逢瓜入座,扶疏还爱树成帷。

良田广宅富家事,万壑千岩逋客期。

顾念宿心俱未适,但惭种种鬓垂丝。

赏析:整首诗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,对富足生活的羡慕,以及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和对年华逝去的感伤。诗中的“鬓垂丝”是形容衰老的常用手法,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