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新中国唯一不曾带兵打仗的开国上将。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,他是革命的顶梁柱。他就是毛泽东口中的“共产党的大特务”——李克农。
1899年9月15日,李克农出生于今安徽巢湖,自幼在私塾学习,后转到芜湖。1917年(18岁),从教会学校圣雅阁书院毕业后,与芜湖女孩赵瑛结了婚。
1919年,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,李克农在当时的省会安庆任《国民日报》副刊编辑。他写文章批评安徽督军提高盐税,结果被捕入狱,经学生团体请愿和抗议才被释放。
1925年,李克农和友人在芜湖创办了民生中学,吸收了大量参加运动的学生。民生中学后来成为了芜湖革命大本营,培养了大量革命骨干。
1926年,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。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,他担任国民党芜湖县党部宣传委员,打入芜湖青帮组织,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。此后,李克农到上海参与筹办《铁甲车》报和《老百姓》报。
1929年,李克农在共产党情报人员胡底、钱壮飞的帮助下,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国民党的特务机构——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招录。李克农和胡底、钱壮飞三人,受到中统局局长徐恩曾的信任,分别成为了特务股长、天津长城通讯社社长和贴身机要秘书。
这个深入敌人内部的中共情报“铁三角”组合,被周恩来称为“龙潭三杰”。
(“铁三角”画像,左起:胡底、李克农、钱壮飞)
1931年4月,“铁三角”从截获的国民党电报中得知,中共特科最高负责人之一顾顺章被捕叛变。李克农立刻汇报给单线联系人陈赓,安排相关人员转移。使得周恩来等人得以及时安全转移,党中央避免了重大损失。
可以说,这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生死攸关的一刻。
(1930年初,李克农和夫人赵瑛)
此后,1931年冬,李克农到达中央苏区后。1934年10月,参加长征,负责进行敌情侦察和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安全的工作。李克农到陕北后,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。
(1936年西安事变前,左起:钱江、伍修权、李克农、井茂然在保安)
1936年初,张学良指挥东北军,围剿“长征”到陕北的红军。李克农负责东北军的统战工作,主张“一致抗日”。在被俘的东北军将领的牵线搭桥下,李克农单枪匹马来到张学良的驻地与他谈判。在李克农的斡旋下,张学良同意和共产党建立秘密联系渠道,进行进一步沟通。
正是在李克农的努力下,张学良、杨虎城最终与共产党达成秘密协定,双方停战。并最终引发西安事变,国共双方再次合作,一致抗日,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。
(李克农一家在延安)
新中国国成立后,李克农曾担任过中央情报部部长、外交部副部长、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及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。
1949年底,毛泽东访问苏联时,国民党残留在北京的特务组织,计划趁毛泽东乘坐的专列抵火车返回北京时实施暗杀。在李克农的指挥下,发现了蛛丝马迹,在毛泽东回国前,将国民党特务一举抓获,化解了危机。
1951年,李克农作为中方特别代表,赴朝鲜参加停战谈判。1955年,他被授予上将军衔,是唯一没有带过兵的开国上将。
(1955年国庆节,李克农(左起)、张爱萍、邓颖超、陈赓、宋任穷在天安门城楼上)
这样一位隐蔽战线的坚强战士,面对家庭却是充满柔情。妻子赵瑛长期为他打掩护,夫妻俩曾因国民党的搜捕阔别六年。赵瑛1961年病逝后,李克农未改变家中任何摆设,妻子生前的用品原地不动。每当他从书房到卧室,都要朝妻子的遗像三鞠躬。
1962年,李克农因脑软化在北京病逝,享年63岁。逝世后,李克农与妻子赵瑛合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。
由于李克农非同一般的隐秘身份,他去世后,曾发生过多次有人冒充其子女诈骗钱财案,被骗对象甚至包括部级高官,令人匪夷所思。
(1960年生病期间,周恩来、邓颖超前往探望李克农及夫人赵瑛(左)、女儿李冰)